甘露丸
甘露丸的起源可追溯至8世纪莲花生大师入藏弘法时期。大师将制作仪轨封藏为“伏藏”,待后世具缘者(如伏藏师)掘取。早期甘露丸仅用于王室修行,后随佛法普及成为民众结缘圣物。
甘露的传统制作需遵循《大藏经》密续篇章,由持戒清净的僧众在坛城前完成。核心步骤包括:
圣物集成:融合佛舍利、高僧骨灰(象征法身不灭)、圣地水土、藏药(如诃子、藏红花)。
密法加持:持续诵咒百万遍(如观音心咒),观想本尊融入药丸,赋予“母丸生子丸”的增生神迹。
至今,藏地的各个寺院几乎都保留着制作甘露丸的传统,且没做寺院的甘露配方及功效都不相同,部分甘露从早期藏药演变而来,可以食用,部分甘露则起到护身辟邪之用。一般甘露丸的功效都与当地寺院文化历史相关,如扎基寺招财甘露,其功效主要为招财之用。
甘露因为其对材质要求高,也有着比较正规的仪轨,一般都是在寺院法会前期制作,法会结束后结缘众生,因为一些寺院的甘露材质特殊,数量则比较稀少。
擦擦中的甘露丸:
擦擦本就有着“移动的坛城”的别称,融合各寺院甘露丸,象征教法无分别的圆融智慧,呼应“一即一切”的华严境界。而且在藏地擦擦的烧制几乎与甘露密不可分,没有甘露烧制的擦擦一般仅作为艺术品存在,宗教意义较少。
在藏传擦擦中封存的甘露丸,是千年密续的结晶。其真正效力源自“三宝加持力”与“行者信心力,当用户以恭敬心对待擦擦时,它便成为解构烦恼的密钥、照见自性的微镜。正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:“尘土颗粒尽含药”,甘露丸的终极意义,在于唤醒时刻警醒我们的言行,同时提醒我们的目标与美好夙愿。